-
西南边陲临沧市(3下)
——耿马总佛寺 耿马宣抚司
耿马地处祖国西南边陲,与缅甸山水相连,自古便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南亚、南亚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。
“耿马”傣语称“勐相耿坎”,意为跟随白马寻觅到的黄金宝石之地。
耿马总佛寺,傣语“洼细利专勐”,属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,清代乾隆年间由时任耿马宣抚司罕朝瑷主持功德修建,是耿马土司及其亲属拜佛的场所,又称官缅寺,也是耿马佛教中级别最高的佛寺,称“拉扎探”。总佛寺占地面积5543.3平方米,位于甘东瀑布休闲公园后面,坐西向东,由大佛殿、戒堂、僧舍、藏经阁、佛塔浴佛台、钟鼓亭等组成,寺内有藏经227部745卷。1990年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“耿马总佛寺”横匾。
总佛寺庙既不见方丈与和尚,也不见香烟燎绕,更不闻钟鸣罄响。钟鼓亭尘灰满地,物品散乱,只有游客没有香客和善男信女。
耿马县城白马广场东拔地而起的石柱上擎起一匹健硕的汉白玉奔马,昂首嘶鸣,前蹄高举,后腿有力后蹬,似乎攒足力量要奔向青天白云。广场西50米处是耿马民俗博物馆,即耿马宣抚司。
它始建于明洪武30年,清代两次因战乱被焚,1901年土司罕荣升为加强防御而重建,现存衙门议事大厅,为重檐歇山顶建筑,大门上方有“耿马民族博物馆”“耿马宣抚司”。有两重对联,其内联云:“崇楼峻阁巍峨千载杰构光华耀六司,文治武功炳焕一时德泽膏润恩九勐。”;其外联云:“抚宇重心劳潘封逸西丹书铁券著家声,宣抚问民俗履税中田竹笛芦苼谐活谱”。衙门议事大厅上方挂有响应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,由蔡锷所赠的“急公好义”金字匾额。
耿马宣抚司北面是1948年修建的土司小洋楼,其陈列的实物和图片极其丰富珍贵,是研究土司制度和傣族、佤族、拉祜族、景颇族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风俗习惯的宝贵资料。
晚住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大帮酒店;就餐于天府丰肴正宗四川菜馆,杂酱蒸蛋羹、酸菜鱼十分可口。
孟定镇与缅甸相邻,其间有一个边境口岸,中缅一条街也不见昔日的灯红酒绿、车水马龙;该镇大面积种植香蕉。举报